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学版 > 医学知识 > 生殖系统 > 男性生殖系统 > 精液
编号:13204701
从湿毒论治精液不液化症的临证经验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8年1月1日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第1期
     关键词:精液不液化症;湿毒;医案

    中图分类号:R249文献标志码:A文章编号:1007-2349(2018)01-0025-02

    精液刚排出体外时为黏液性液体,随即变成胶冻状,经5~10 min后开始液化,从而有利于精子的运动和受孕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[1]:精液排出体外后,置于37℃水浴箱或温箱内,超过60 min仍不液化或不完全液化时,即为精液液化异常。由于精液凝固不化使得精子发生凝集或制动,减缓或抑制了精子的正常运动令其不能通过宫颈,妨碍与卵子结合而导致不育,因此精液不液化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重要原因,据统计因精液不液化而导致不育者约占男性不育症的10%[2]。对于精液不液化性不育西医通常用抗生素[3]及酶类液化剂[4]如α-糜蛋白酶进行治疗,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,且副作用较多。张春和老师从事男科临床、教学及科研20余年,在辨治男性不育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其基于湿毒论治精液不液化性男性不育的临床疗效较好,现将其经验浅析如下。

    1理论基础

    本病在中医学中无此病名,但根据精液不液化症的表现形态可归属于中医学“精液稠厚”、“精瘀”、“淋浊”、“精寒”、“精热”等范畴。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优势,如戚广崇[5]将精液不液化症分为湿热扰精、瘀血下阻、痰浊内扰、肾精不足、阴虚火旺等5型进行治疗,黄春林[6]从湿热论治精液不液化型不育。现代中医研究[7]将精液不液化分为外感邪毒型、肾气亏虚型、湿热下注型、痰瘀互阻型、阴虚内热型等5型。张春和认为本病病因当责之于湿毒,其因有二:其一是中医对于“毒”的认识由来已久,《五十二病方》载有“毒药”炮制和治疗“箭毒”药方,《内经》既有“寒、燥、湿、苛毒”等邪毒,也有“毒药治其内”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6644 字符